您的位置: 首页
->信访广角->寻找最美
“三心”公仆章建平
发布时间:2017-03-30


 

“三心”公仆章建平1.png

“三心”公仆章建平2.png

                                                                                章主任邀请信访人到家中做客

“章主任,都已经晚上9点20了,还干嘛去啊?”单位里一位同事惊讶地问道。“去拜访下‘重点客户’,马上要开G20峰会了,先做好工作,有备无患啊!”随后,他便开着自己那辆银白色的小车消失在朦胧夜色中……。他就是新昌县南明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章建平,从2014年起分管街道信访工作。2年多来,他参与化解矛盾纠纷数百起,使一对对分手的夫妻重归于好,一家家“老死不相往来”的邻居握手言和,为南明街道的平稳有序发展做出了一个共产党员、人民公仆应有的贡献。

用事业心激发工作热情

2012年11月,章建平由部队转任南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该街道为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文化、商住中心,拥有人口约15万人,为全县人口数量最多的一个乡镇(街道),涉及钦寸水库安置地建设、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控违拆违、五水共治等一系列工作,碰到企业改制、农嫁居、涉法涉诉、危旧房拆迁安置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他渐渐感觉到部队里积累出来的经验,对于解决当地实际问题缺乏效果。曾几何时,他也有过低落、有过徘徊、有过郁闷。但他始终记得自己是军人出身,对工作岗位的负责就是对自己的负责,他深信“困难是一时的、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有好多同事提到这位军转干部,总是竖起大拇指说道:“军人就是不一样,不管白天黑夜,总能见到他的身影。”他就像一头铁牛一样辛勤耕耘,用强烈的事业心激发着工作热情。在他的用心管理下,南明街道的信访工作成效十分明显,越级上访总量下降了30%以上,2年多来没有发生一起集体上访,街道连续2年在信访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名列全县第一,先后被评为市枫桥式乡镇街道、市综治维稳工作先进单位、市信访先进集体、市信访“三无”乡镇街道。其个人也先后被评为市军转干部培训班优秀学员、市维护稳定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2016年被新昌县委推荐为浙江省法制建设十周年受表彰候选人。

用爱心架起连心桥

娄某某是街道的一名信访老户,自2011年以来,她多次进京去省上访,反映新昌县制药厂环境污染等问题,并经常选择在全国“两会”、世界人权日等敏感节会期间上访。

2015年8月,章建平第一时间了解到娄某某丈夫外出时被出租车撞伤,于是马上联系当地最好的医院,主动协调安排床位,并以个人名义到医院进行走访慰问,全程帮助参与交通事故后续处理工作。为方便娄某某办理手续,章建平还开着自己的私车来回接送,让其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现在,只要章建平到她家做工作,以前的“门难进、脸难看”现象一去不复返,迎接他的是热腾腾的茶水,娄某某还主动和他唠嗑起家里的长短。

这只是章建平用爱心处理好群众信访纠纷的一个小缩影,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如南明街道东联村信访老户潘某某,是典型的农嫁居,近十年来为要求享受村民同等待遇经常越级上访。潘某某共有3个儿子,一个至今没有结婚,另一个坐了3次牢,还有一个患有精神病,要靠药物治疗。她本人已经72岁,靠平时摆夜宵摊赚点零钱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家庭条件十分困难。章建平了解到该情况后,通过法律途径帮她维护了自己在村里的合法权益,还积极帮助她的儿子寻找相对轻松、简易的工作,过年过节定期进行走访慰问,使她们一家真切地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潘某某也高兴地签订了息访承诺书,圆满化解了一起多年积案。

用恒心化解矛盾纠纷

王某某是南明街道信访对象中跨度时间最长、最难调处的一个信访老户。1982年5月,王某某的父亲擅自在屋边菜地上建房,受到周围几家邻居的联合实名举报,城关镇按照程序拆除了王家的违章建筑,当年其父还因此事将原城关镇起诉至县人民法院,王家也因此与周围邻居结下了死结。2014年5月,邻居刘家的房子经鉴定为危房需要修缮,由于刘家与王家房子紧挨在一起,经过协商,王家同意在修缮房屋时,中间留出排水沟并向里移40公分。按照双方约定,刘家开始修缮房屋,但在中途,却受到王某某多次无理阻挠及打击报复,举报对方动了地基,属于违章建筑,并擅自敲毁刘家天沟。从2014年开始,王某某每月到县信访局、城管局、房管局、南明街道上访,还扬言要进京上访滋事。章建平想方设法,多次与县房管局、城东派出所、南明司法所、城管执法局、梅湖社区等单位负责人进行协商,并对刘家修缮后的房屋进行了实地踏勘和丈量,最终认定刘家修缮后的现房与修缮前的面积和高度相符的结论。为解开此死结,章建平了解到王某某的孩子在某单位工作,其有一好友也凑巧在该单位工作,章建平乘机多次拜访好友,通过他孩子做王某某工作,劝其接受事实,息访息诉。章建平也多次约谈王某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其深感“远亲不如近邻”的意义,最终使王某某签订了息访书,解开了王某某几十年的心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