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浙资产公司:国企资产处置信访难题的破局之路 |
发布时间:2025-07-14 |
2022年5月1日《信访工作条例》正式施行,3年来,浙资运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用心用情、合法合规推动化解了一批让群众急难愁盼的信访事项,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实现“事心双解”,形成了国有企业信访工作现代化法治化的生动案例。 精准施策 多维度搭建协同解决框架 富浙资产公司是浙资运营二级子公司,承担了盘活国有存量资产、提升国有存量资产价值、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国有资源配置平台功能。自公司成立以来,因权证缺失、房地分离、部分损毁、使用受限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信访事项情况时有发生,国企资产处置仍然是公司信访难题的主要来源。基于这类问题,公司对接了省直房改办、杭州市住房保障局等相关部门,并在省信访局的指导下进一步规范了公司内部信访工作管理流程,并将其实际运用到相关案例事项中,构建了多维度协同解决问题的基本架构。 2024年7月,公司收到了一封关于杭州某小区房产房改需求的来信。在了解到信访人王某是2019年轨道交通征迁置换房产的居住人之一后,公司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共情分析研究解决方案,基于信访人的家庭情况和房改政策,派专人会同相关企业经办人员向其本人耐心讲解了房改路径,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房屋转移登记所需的所有资料准备,王某在同年12月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房产证。至此,杭州某小区房产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信访矛盾纠纷从源头得到有效化解。经过不懈努力,截至2025年6月,同属2019年某国有企业征迁置换房产其他租户中已有28户完成了房改手续,28本不动产权证书顺利交到了他们的手中,完成率达到了85%,消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法治思维 “双原则”推进问题化解 富浙资产公司在化解资产处置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信访矛盾中,秉持两条核心原则,将群众诉求转化为工作方向,切实解决难题。一是分类处置,提高办件实际效能。针对因资产处置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求决类信访件,建立全盘响应、分类处理的工作机制,设立24小时信访服务专线,组建由法务合规、资产管理、信访专员构成的“1+1+1”服务突击队,对职工及群众提出的土地权属争议、房屋产权纠纷等问题,符合受理要求的做到“当日受理、七日反馈”,不符合流程要求,耐心解释,合理引导,适时导入司法流程。分类处置实行以来,重复上访、缠访行为明显下降,办结效率有效提升。二是专业支持,凝聚多方攻坚合力。公司打破部门壁垒,对内整合法务、资产、财务等部门成立攻坚专班,对外与省直房改办、省信访局、相关社区等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在处理杭州某路住户私自改建导致居住环境恶化的信访事项时,联合所在社区组建专项工作小组,通过耐心的政策法规讲解,最终与住户协调了整改腾退方案。这种多方联动模式,不仅打通了资产处置堵点,更将“问题清单” 转化为群众的“幸福账单”,切实提升了群众获得感与满意度。 攻坚破局 平台治理优势初步彰显 富浙资产公司作为省属企业资产处置平台的主体单位,该平台主要包括股权、债权、房产等3类资产委托接收处置工作。由于接受委托和接收划转的“两非”“两资”多数往往历经多次体制机制变革,部分项目存在合同条款模糊、债务债权关系复杂、职工安置方案不完善等历史遗留问题。此外,还面临着产权登记手续不全、权属证明文件缺失、土地房产性质界定不清等权属瑕疵,是公司信访维稳工作的重点难点领域。 为高效推进资产处置,平台建立初期,便汇聚了一批在资产处置领域深耕多年的专业人才,对 “两非”“两资” 项目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建立详细的问题台账,对合同条款、债务债权、职工安置、产权登记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明确问题症结和责任主体。同时,充分运用专业化、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积极探索存量资产处置出清新模式,将分散沉淀的资产转化为高效流动的资本。公司与产交所积极对接,研究开设平台资产处置专栏,并加强与省法院、省自然资源厅、省建设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税务局等相关单位协同,通过与省国资委、各省属企业、外部专家力量协作会商等方式适时研究“两非”“两资”有关政策、重点工作及难点问题等,打造多部门联动“绿色通道”工作机制,提高处置效率,充分发挥资源优化配置与市场化处置功能,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加快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前,平台已完成93项资产材料确认工作,并同步已开发上线数字化操作系统以实现资产信息线上全流程覆盖,进一步完善“产权单位、所属集团、处置平台”分级审批机制,各类信息也将实现预警功能。预计到2028年,省属企业资产处置平台将具备较强的专业化能力和服务水平,能够进一步服务国资国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将资源更好地集中到主责主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来,力争成为国资国企改革标志性成果。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