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市县动态
乐清市“乐调乐和”:以全域化调解体系绘就基层善治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11-17


近年来,温州乐清市深耕“乐调万家事,乐促万家和”核心理念,以队伍建设为根基、渠道创新为突破、机制完善为保障,构建起“1+4+514+N”大调解格局,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用高效服务为群众纾困解难,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和谐动能”。



夯实基层根基:织密全域化调解网络   


乐清市以“1+4+514+N”县乡村三级调解网络为骨架,纵向贯通市、镇、村三级治理脉络,横向整合市级人民调解专家库、片区金牌调解员、村社调委会等核心力量,同步激活商会调解室、新居民调解室等特色阵地,形成 “全域覆盖、多元参与” 的调解体系。

为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组建由“两代表一委员”、法律顾问等50余人组成的调解志愿者队伍,针对性设立家事纠纷调解站、调解点,推动矛盾纠纷“就近化解”—— 目前,90%以上矛盾纠纷在镇村两级实现闭环处置,真正做到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2024年4月乐清市成立 “张月荷调解工作室”,以“1+X”模式专注小区治理纠纷。2025年1月,蓝铂湾小区302户业主因开发商延迟交付57天产生纠纷,借鉴其他小区经验未诉讼,转而寻求该工作室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协议。

乐成街道一小区业主质疑该小区改造项目存在私自变更绿化规格,对工程流程存在诸多疑问,进而开始信访。后业主对信访处理意见书不服,依法申请复查复核。在复查复核期间,依据《浙江省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规程》,相关部门委托乐成街道调解室介入,联合工程项目团队对业主疑问逐一进行专业解答。在耐心疏导下,业主逐步理解政策初衷,业委会作为小区代表向街道城建办送上“老旧改造好政策、造福百姓暖人心”锦旗。该案例因“法治化化解民生矛盾”的典型性,在1818黄金眼“信访改革看‘浙’里 法治先行保民生”栏目专题报道,成为基层依据《浙江省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规程》开展调解工作的示范样本。



创新服务模式: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新格局


乐清市打破传统调解时空限制,构建“一个中心+多个组织”联动模式——以县镇两级社会治理中心为枢纽,联动品牌调解室、行业调解组织、专职调解员,形成“多层级响应、专业化处置”的矛盾化解链条。在基层一线,家事纠纷调解站、反家暴调处中心、“老乡・娘家人” 维权工作室同步发力,确保矛盾“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介入”。

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是乐清市调解的鲜明特色。线上依托 “浙江解纷码”“浙里办”“共享法庭”等数字化平台,实现矛盾纠纷“掌上申请、在线调解、随时跟进”,让群众“零跑腿”就能解决问题;线下则打造“和为贵”“以外调外”“商会调解”等特色品牌,提供“点单式”精准服务。如城南司法所曾为一名美籍老人调解与商场的赔偿纠纷,调解员仅用4小时便克服语言、文化差异,促成双方和解,尽显乐清人民调解的专业性。

针对复杂、疑难矛盾,乐清市创新推出“矛盾纠纷会诊机制”:由社会治理中心牵头,联合法院、司法、公安、信访等多部门“集中会诊”,精准制定解决方案。此前一起跨区域劳务合同纠纷中,调解员通过远程连线多方、跨部门协同,仅3天就推动双方达成协议,避免了长达数月的诉讼流程,大幅提升纠纷化解效率。



健全制度保障: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为从源头预防矛盾,乐清市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推动调解组织深度参与乡镇(街道)排查工作,并推行“人民调解+ 网格” 制度,将调解力量嵌入基层网格,确保矛盾隐患“早发现、早处置”,不留化解死角。同时,构建网格、村、镇、县四级联动调解体系,形成“五联调、三协同、四强化”工作模式,打通调解流程中的堵点、难点,让治理效能更高效。

为把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找出来,乐清市建立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推行“人民调解+网格”模式,实施网格、村、镇、县四级联动,及时掌握矛盾纠纷线索,尽早化解在萌芽中。在调解劳动纠纷和工伤纠纷矛盾中,推行“速调速援速裁”机制,办理效率显著提升。2025年截至目前,全市成功调解涉薪劳动争议纠纷665件、工伤案件237件,办理法律援助劳动争议案件347件,有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为强化调解协议效力,乐清市深化与法院、检察院等机关的联动,全面推行“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机制——经调解达成的协议,可通过司法确认赋予强制执行力,有效破解“调而不履”难题。此前一起三方企业合同纠纷中,法院在立案前引导当事人接受调解,后续通过司法确认程序,让调解协议具备法律效力,既节省了诉讼成本,也保障了企业合法权益。

未来,乐清市将以更精细的治理、更优质的服务,推动乡村善治迈向更高水平,让“乐调乐和”成为基层和谐的 “守护者”,为群众营造更安心、更舒心的生活环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