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8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首页->信访广角
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移动信访局”
桐庐县全面推进信访代办工作显实效
发布时间:2019-08-26


今年以来,桐庐县围绕信访“最多跑一地”、“最多访一次”改革,全面推行“你动嘴 我跑腿”信访代办服务,把信访服务前移到群众家中、百姓田头,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成功化解了一批初信初访和陈年信访积案。截至目前,196件信访代办事项一次性办结率达97%,群众满意率达98%,信访秩序进一步好转。

一、创新“四访接单式”,让干部代为访

一是专人“代”访。组建一支以部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干部、网格员为主,社会知名人士、“两代表一委员”、乡贤、法律工作者、老干部等群体为辅的代办队伍。采用“主动代办、委托代办、指定代办”点单式服务,让群众自主选择,明确“谁代办、谁反馈、谁疏导”,真正做到群众来访“有回音”。目前,代办人才库入库人员775名,基本实现县、乡、村信访代办全覆盖。二是入户“拜”访。结合“三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作用,定期走访6类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病人、低收入者和妇女)、上门走访5件事(看、听、讲、劝、帮)、聚焦“五小”问题(小矛盾、小苗头、小隐患、小诉求、小事件)。如在化解百江镇许某某信访积案中,工作人员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入户走访,及时进行代办,最终成功化解。三是定点“接”访。建立三级信访代办服务平台,设立专用窗口,干部每日坐班接收群众信访诉求,第一时间掌握群众的“急事、难事、愁事”。目前,桐庐县全县14个乡镇(街道)和181个行政村、22个社区已全部建成信访代办服务站(点)。四是移动“巡”访。将访诉求办理、解疑释惑、信访接待、回访核实等工作主动下沉到基层,让基层群众特别是偏远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如合村乡政府组织业务职能科室、“四个平台”派驻单位等到岭源村开展“联合移动办公”暨“锻铸季”主题服务活动,当天现场共受理信访代办事项5起,当场成功调解1起。

二、推行三级代办制”,让群众不用跑

一是身边小事村级快速办。由村两委干部、网格员担任村级代办员,负责群众“五小”问题的及时就地处置和妥善化解。如分水镇三合村一村民因家门口一段老旧线路长期未更换存在安全隐患一事,委托村级信访代办员进行代办。代办员详细了解情况后,及时代跑代办,隔日工作人员就上门勘查,一周内便完成更换工作。二是百姓难事镇级加速办。对于村内无法解决的信访事项,由村级信访代办服务点上报到乡镇(街道)信访代办服务站,按照工作要求进行协调解决,做到专人专办、即接即办、提速办理,并做好信访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情绪疏导工作。如针对百江镇许某某因其女婿被扣押车辆失踪要求赔偿的信访事项,该镇通过班子会议集中研判后,确定镇综治办工作人员为代办员专项跟进处理。签订委托协议后,代办员先后数次到淳安县法院执行局了解情况,召集相关人员协调处理,最终帮助信访人成功争取到58000元的赔偿款,妥善化解一起长达十年之久的信访积案。三是复杂问题县级助力办。对乡镇(街道)代办员提交的需县级有关部门协助解决或需多部门联合解决的疑难复杂信访事项,县信访局及时进行分流,县级代办员负责代跑代办,推动“有权处理部门”从信访工作的“后台”走到解决问题的“前台”,更好地发挥责任主体作用,确保代办事项得到优先、及时、高效处理。

三、建立“三项保障机制”,让信访有序跑。

一是注重“三治融合”。将信访代办写进《村规民约》,规定村民有信访诉求要先向村干部报告,确需信访的,由代办员进行代办。村民未报告自行上访的,由村干部参与劝返,相关费用在村级财务列支,三日内进行公示,形成有效约束。同时,将信访代办工作与网格化管理、村干部考核捆绑起来,对应该实施代办而没有实施或信访代办员不按照代理程序处理,导致群众越级上访的,依规追究责任。二是开展定期督查。县信访联席办定期到代办服务中心(站、点)督查信访代办工作,问基本情况、查代办手册、看实际实效,不允许糊弄了事、弄虚作假。截至目前,已带队督查7次,发现问题均整改到位。三是建立考核保障机制。设立信访代办专项补助,以奖代酬,对表现良好、成绩突出的代办员给予奖励;对不能胜任代办工作或考评不合格的信访代办员按规定予以清退,实行动态管理。此外,在县、乡、村三级还设立监督投诉电话,群众对不履行职责或未依法依规的信访代办员,以及信访代办员对推诿敷衍的事权部门,均可进行投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