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临海市充分发挥市、镇、村三级调解网络,搭建“民生会客室”、“冠名调解室”、“驻所调解室”、“乡村检务理堂”等四个平台,推动基层社会调解力量积极参与信访调解工作,加快调处各类信访问题,逐步形成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政仲裁和信访调解等“五调联动”工作机制,推动“访调”实现有效对接联动,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一是搭建民生会客室平台。为进一步拓宽基层党组织联系和服务群众渠道,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我市下发《临海市党员干部民生会客室工作实施意见》(临市委发〔2011〕89号),全面推行党员干部民生会客室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畅通群众表达诉求渠道,以“听民声、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为宗旨,突出沟通、议事、调解功能,目前全市已建立850多个党员干部民生会客室。 二是搭建冠名调解室平台。聘请“两代表一委员”、退休老干部和社会威望人士参与信访矛盾调解,每次需要调解的时候,信访人可以像选择“专家门诊”一样,预约自己比较信任的调解员来为他们调解,基于信任,信访人往往能够接受调解方案,调解成功率大大提高。目前,我市已有专职调解员125名,冠名调解室6个,如杜桥镇“老方调解室”,沿江镇“阿东调解室”都具有较高知名度。 三是搭建驻所调解室平台。针对基层派出所110接处警中一般性纠纷多,或不具备立案条件,或立案处理不利于化解矛盾等实际情况,2014年4月,临海市“警调衔接”机制正式启动,通过全面建立以驻所调解室为主要形式的“警调衔接”机制,实行公安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的有效对接。聘请有责任有能力的退休干部,专门调解此类纠纷,以达到化解矛盾、节约警力资源的目的。 四是乡村检务理堂平台。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纽带架构检群联系新桥梁,实行检察干警、人大代表挂点制度,旨在及时地收集、反馈民情民意,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2015年在江南街道、杜桥镇、白水洋镇、东塍镇、沿江镇、桃渚镇六个镇(街道)率先设立了“乡村检务理堂”,并将在继续调研、实践的基础上向全市范围铺开。 |